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母婴健康 >

母婴健康小贴士,母婴健康小贴士图片

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母婴健康小贴士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母婴健康小贴士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照顾新生儿,照顾新生儿有哪些注意事项是容易被忽略的?

照顾新生儿容易忽略的地方太多了,但是这几点一定要注意。

母婴健康小贴士,母婴健康小贴士图片

1、脐带护理

脐带残端一般会在宝宝出生后1—2周脱落,有的可能会更久一些。在此期间,必须每天都要清洁脐部。(可用碘伏、酒精等消毒、清洗,然后盖上消毒纱布来保护宝宝的肚脐)如果护理不当,容易被病原菌感染,引起新生儿破伤风、新生儿败血症等疾病。

脐带护理3个原则:

① 保持脐带干燥:如果在洗澡时不慎弄湿,应用干净的小棉棒擦拭干净,再进行脐带护理。

② 避免摩擦:纸尿裤大小要适当,不要摩擦到脐带部位,会导致破皮发红,甚至出血。

③ 避免闷热:不能用面霜、乳液及油类涂抹脐带部位,容易感染。(做抚触操的时候也要避免脐带处)

当宝宝脐带出现以下情况时,要及时送往医院就诊

1. 脐部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异味。

2. 脐部潮湿、周围皮肤红肿。

3. 脐孔溶血,或脐孔深处出现浅红色小圆点,触之易出血。

4. 愈合时间超过半个月,且伴有异味。

2、黄疸护理

黄疸是新生儿的一种正常代谢。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宝宝出生2~3天出现,足月儿2周内逐渐消退。如果是病理性黄疸,需立即到医院诊治,以免损伤宝宝的智力。

护理方法:多吃多拉多排。生理性黄疸期间应该增加母乳喂养次数,妈妈要尽量避免吃蛋黄、海鲜、韭菜等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3、吐奶/拍嗝

新生儿的胃是平的而且很小,出现吐奶是很常见的。宝宝在喂奶前哭闹、吸入了空气、吮手指等都可能引起吐奶。

应对办法:拍嗝。

在喂奶后抱起宝宝靠在肩膀上,掌心轻拍他背部直至打出响嗝,排除胃内气体,再采取右侧卧的方式,头部稍高一些,可减少吐奶情况。

常见的几种拍嗝姿势:

4、肠胀气/肠绞痛

肠绞痛就是指婴儿肠子痛。一般开始于2-4周,3-4个月会逐渐缓解直至消失。

护理方法:

①腹部按摩,做排气操,消除胀气

在按摩前,先洗干净手,将宝宝润肤露或者婴儿油涂抹在宝宝皮肤上。

  • 顺时针腹部按摩

沿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按摩宝宝腹部,重复按摩几次,可以排除胃部多余的气体,缓解肠绞痛的问题。

  • 瞪单车式

家长握住宝宝脚踝和小腿,像蹬自行车一样,两腿交替压向腹部,左右交替各做几次。

更多抚触操动作,可以看我另一篇回答。👇
《怎么给婴儿做抚触?》附动图

②喂奶后拍嗝

喂奶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吸入空气到肠胃中,可参照上面说的方式进行拍嗝排气,不仅可以防止吐奶还能缓解肠胀气。

③飞机抱

飞机抱也叫肠绞痛抱法。让宝宝趴在手臂上,这种姿势不仅能够让宝宝更舒服,还有利于宝宝排除胃里面的空气,可以缓解婴儿肠绞痛。

5、不要随便捏婴儿脸蛋

经常捏宝宝的脸蛋,会对宝宝的腮腺造成危害,从而导致宝宝经常流口水。力度大的话还可能影响宝宝脸部的发育,造成一边脸大一边脸小的情况。

6、宝宝周围不要放毛巾、衣服等物品

这个是很多家长容易忽视的但是却非常重要的。宝宝还小,不知道怎么把毛巾拿开,一旦不小心弄到脸上,很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发现,有可能会导致窒息。

总之,新生儿的护理需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也需要不断学习育儿知识,给宝宝最科学的呵护。

欢迎关注我,查看更多育儿知识❤️

① 《怎样与婴儿聊天?》
② 《婴儿抚触操怎么做?》 附动图教程

我会每天分享一个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辅食喂养/育儿经验/早教游戏/健康护理…

6个月以内的宝宝容易出现一些生理性现象,如肠绞痛、肠胀气、吐奶、新生儿痤疮、新生儿黄疸等问题,但大部分是正常的,不会影响宝宝生长发育。

一、新生儿黄疸(生理性黄疸以及母乳性黄疸)

1、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更久,大约要满月才能消退,无需干预。

2、母乳性黄疸的判定,母乳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母乳性黄疸持续较久,一般需要1-2个月,有的可长达3个月,但是预后良好,总胆红素低于15mg/dl一般无需停母乳。

解决办法:

平时可以给宝宝晒晒太阳、或者给宝宝揉揉肚子促进排便,都可以帮助宝宝退黄。

3、如抽血查总胆红素高于15mg/dl就要注意,有可能是病理性黄疸,对宝宝是有影响的,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二、肠绞痛、肠胀气

是3月龄内常见的肠道不适,多伴随溢奶、屁多、挣扎、哭闹、脸憋得很红、肠道不适的问题多在宝宝4-6月龄后自然消失,不会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

解决办法

1、平时可用采取飞机抱、按摩小腹缓解。

2、如果宝宝胀气严重、不排气,可以在喂奶前使用西甲硅油帮助宝宝排气,西甲硅油安全无副作用,家长可放心给宝宝服用。

三新生儿痤疮

这是由于宝宝在母体内受雌激素的影响导致的,无需刻意处理,会在宝宝3月龄之后自然消失。

解决方法

平时避免捂热、否则会加重,正常的温水洗脸洗澡即可。切不可抠或者挤,如出现破溃,遵医嘱给宝宝涂抹抗炎药膏。

四 吐奶

与宝宝生理结构有关,宝宝的胃呈水平位 ,所以当宝宝吃进空气、吃奶过快过急,吃的过饱时容易出现吐奶。

解决办法

喂奶时让宝宝充分的含接乳头、以免吃进去空气,喂奶时按压乳房,或者选择合适的奶嘴,以免宝宝吃的太急太快,吃奶结束后,要让宝宝趴在家长肩头或者前胸拍嗝,直至拍出1-3个嗝,防止宝宝吐奶。

初为人母人父,新手宝爸宝妈们都很关心怎么照顾刚出生的小宝贝。毕竟是第一胎,大家难免会手忙脚乱。下面,我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照顾小宝贝的经验和解决办法:

一、宝宝肠绞痛

我家宝宝在月子里经常是在晚上哭闹,我婆婆就说女孩子就是烂哭(爱哭的意思),我当时听了心里就很不开心,但是又不好意思反驳她。其实孩子哭闹是有原因,特别是三个月内的新生儿经常会因为肠绞痛而哭闹

新生儿肠绞痛表现是通常发生在傍晚到夜间,宝宝哭得满脸通红或是发紫,双手紧握和双腿向上蜷缩,吃奶和哄抱都不能停止哭泣,且时间持续长。解决办法是给宝宝顺时针按摩或是采用飞机抱,或是大人用干净大毛巾把宝宝包住,抱在怀里轻轻晃动。

二、吐奶

新生儿的胃容量较小,且呈水平位,很容易吐奶。所以大人在照顾新生儿的时候要做到按需喂养,而不是宝宝一哭就立马喂奶,这样很容易导致宝宝吃得过多不舒服而吐奶。另外,宝宝喝完奶之后要记得拍奶嗝,这是最有效防止宝宝吐奶的办法。具体方法如下图:

三、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常见的问题,早产儿的情况可能会相对严重,甚至要照蓝光治疗。如果是轻微的黄疸,大人每天要给宝宝适量喝温开水,每天带宝宝晒太阳。宝宝最佳晒太阳的时间为早上七八点和下午五六点,要让阳光直晒在宝宝的手脚和背部,切忌隔着玻璃窗晒太阳和让阳光直射宝宝脸上或是眼睛。

四、宝宝湿疹

新生儿皮肤娇嫩,很容易出现湿疹。大人在照顾新生儿的时候要保持室内温度在26-27度,如果是夏天就开空调,注意出风口不要对着宝宝,每隔三四个小时开门开窗换气。不要给宝宝穿过厚的衣服和盖过厚的被子,防止宝宝捂出痱子。平时也可以给宝宝煮金银花水泡澡,这是最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湿疹方法

新生儿还是需要大人细心照顾的,大人要根据自己宝宝的实际情况调整照顾方式,毕竟每个宝宝情况都不一样。

初为人母,每一个新手妈妈都会忙乱不堪。总会因为顾及不到而忽略的地方,宝宝又太小,只能用哭声来表达他的所有喜怒哀乐和情绪,这就需要当妈妈的更加细心和仔细才行。

过来人经验新手爸妈最容易被忽略而又宝宝经常发生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第一,宝宝红屁股破皮,刚开始小桐以为只要经常给宝宝洗屁股,保持清洁就不就不会有红屁股,其实不然,就像小桐家宝宝一样,吃得多拉得多,还生理性腹泻。

给宝宝换尿布时没有抬起宝宝的双腿换,而是直接从宝宝身子下面往外拽,结果宝宝的屁股有几块都蹭破了皮,特别难愈合,晚上给他换尿不湿就哭(宝宝一拉,尿不湿会粘在皮肤上),后来有几天宝宝只有拉完,洗干净就给他抹药膏,宝宝的破皮地方才好起来。

正确的做法是给宝宝勤换尿布,勤洗,洗完之后一定要涂膏,保护宝宝的皮肤。

第二,吐奶。新生儿的胃都是水平的,所以吃下去的东西特别容易吐出来。尤其是当刚出生的宝宝脖子还是软的,不能灵活的转动头部,如果总是仰卧的话,突然一旦吐奶就会容易呛到气管里,特别危险。

所以可以在吃完奶后让宝宝侧头睡觉。宝宝吃完东西一定到抱着竖起来拍嗝,让宝宝排空胃里吃奶时吸进的空气。

第三,宝宝总是哭闹,宝宝睡眠模式都是从20分钟的浅睡眠到40分钟的深睡眠,一直重复,如果宝宝有握拳,眼动等行为就是浅睡眠,这个时候只要一丝异动,宝宝就会醒来,为了宝宝能有更好的睡眠,可以在宝宝浅睡眠时轻轻的拍拍宝宝,让宝宝再次进入深睡眠。

尤其是剖腹产的宝宝,没有经过产道的挤压和适应过程,晚上爱哭闹,睡也只能睡一会儿,平时让宝宝跟妈妈一起睡,这样的话宝宝能多睡一会儿,刚出生的宝宝,离开了温暖的羊水,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总是会缺乏一些安全感,作为妈妈就是给孩子这种安全感。

宝宝总是一惊一咋,是因为宝宝长的太快缺钙造成的,可以去医院开一些宝宝能吃的钙片或者维生素D。

还有就是肠痉挛,0—6个月的宝宝特别爱出现肠痉挛的现象,对宝宝生长发育没有影响,可宝宝不舒服,比如出现面部红,握拳蹬腿,高声大哭可能就是肠痉挛,宝妈可以顺时针给宝宝按摩肚子或者热敷,也可以把宝宝抱起来紧贴在身上,给宝宝肚子一定的压迫感,减轻宝宝腹痛的感觉。

如果小桐的回答对您有帮助,帮忙点赞呦!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母婴健康小贴士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母婴健康小贴士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