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如何判断高血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如何判断高血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血压一般是血压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这个数值,只要再连续三次测试的血压大于这个范围,就称为高血压的。而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主要与遗传有关,相对血压比较高,而继发性高血压都是在后来得的高血压
目前我国采用的标准: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80毫米汞柱)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80~89毫米汞柱
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
以上分类适用于18岁以上任何年龄的成年男女。
如何测量?
不在同日内,但在每天同一时间,用同一血压计做2~3次测量,取3个血压读数的平均值。测血压前,应静坐10分钟,饭后不要立即测血压,15分钟内不吸烟,半小时内不喝茶、咖啡,不饮酒,测量的头一天晚上不熬夜。测血压时,还应定位(如坐位或平卧位,测量部位与心脏同高)。如果排除了导致血压一过性升高的因素,测得的血压值每次都在140和(或)90毫米汞柱以上,那就是高血压了。因此,偶尔在家量血压为140/90毫米汞柱,不能就诊断为高血压。运动后的高血压如果不是过高,而且休息后很快恢复,也不能诊断为高血压。
在很多人的认识中,只有血压高于140/90mmHg才算高血压,真是这样吗?
众所周知,60周岁为老年人,可以享受多项老年福利,而59岁的人则还需要等一年,不过是划定了一个年龄界线而已。
血压也是一样,医学上将血压大于等于14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但周时将血压120-139/80-89mmHg定义为正常高值血压,都是需要干预治疗的,二者对身体尤其是血管都会产生损伤,只不过血压越高损伤越大。
实际上,人体正常血压是不超过120/80mmHg,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年龄、吸烟、饮食、运动量不足、作息紊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不断升高,从而加速血管的老化,且血压的升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同时也在不断提醒你注意改善生活方式,阻止延缓血压的升高。
临床实践表明:当血压超过140/90mmHg以后,机体自身血压调节机制已发生了不可逆的障碍,大多需要药物的帮助才能将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是对必须控制血压的一种“严重警示”,但一定要知道血压120-139/80-89mmHg不等于不需要干预,二者从根本上来说需要同等对待,切不可掉以轻心。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天天听健康,方便今后一起学习交流更多健康知识】
导语: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上升至2.45亿人次,我们似乎离高血压越来越近,而高血压是已经公认的可能诱发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如我们熟悉的心梗、脑梗、冠心病等等,控制好血压,是预防心血管疾病这一“死亡杀手”的主要措施之一。
那么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到底是什么?
去年,美国将他们国家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改,调整至130/80mmHg,而我国在2018年了公布了最新版的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即《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中指出,我国高血压的定义及诊断标准不变,即:
在没有使用降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的分级标准如下:
特别解释下其中的“或”字,是指收缩压或舒张压其中一项超过上述的标准也属于高血压。同时在血压测量的中,不同方式会有不同的标准,而诊室血压是临床上诊断高血压的常规放法,此外动态血压、家庭血压仪等也是辅助监测血压的方式,它们的标准如下:
如果发现出现高血压问题,需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血压情况,了解血压风险程度以及评估是否存在其他风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等问题,积极采取生活方式干预,调整饮食及生活习惯,必要时听从医生医嘱使用降压药物,不建议以主观心态自行去决定是否用药,配合医生尽快把血压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且可以长期稳定的保持住。
对于高血压患者的不同情况,降压的目标会有所不同:
上述标准只是一个参考值,具体的降压目标需要结合实际的身体情况等多方面评估,医生会根据评估结合确定高血压的治疗方案及降压目标,所以规范化的治疗是每个高血压患者都需要遵守的,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为目的是患者与医生都期待的结果。
谢谢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如何判断高血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如何判断高血压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