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血压中医治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高血压中医治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医治疗高血压
中医可以治疗高血压,可以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的方式进行治疗。
高血压临床较为常见,多属中医“眩晕”范畴,可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
一、中药
1.肝阳上亢:可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急躁易怒,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等症状。治当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多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
2.痰湿中阻:可见眩晕,头重如蒙,呕吐痰涎,苔白腻,脉濡滑等症状。治当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多选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3.瘀血阻窍:可见眩晕头痛,且痛有定处,面唇紫暗,舌暗有瘀斑,脉涩或细涩等症状。治当祛瘀生新、活血通窍,多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4.气血亏虚:可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色㿠白,神疲自汗,舌淡苔白,脉细弱等症状。治当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多选用归脾汤加减。
5.肾精不足:可见眩晕日久不愈,精神萎靡,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或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症状。治当滋养肝肾、添精益髓,多选用左归丸加减。
二、针灸
1.选穴:选取风池、太冲、百会、合谷、曲池、三阴交作为主穴。
2.操作:太冲向涌泉透刺,增其滋养潜阳之效;余穴常规刺法;虚者可加灸百会。
三、推拿
1.基本手法:抹法、按法、揉法、扫散法。
2.操作:①患者坐位,术者站于患者身侧,以抹法印堂向上抹至神庭穴,再从印堂向两侧沿眉弓抹至太阳穴。②用拇指或中指按揉印堂、神庭、睛明、攒竹、鱼腰、太阳、翳风、听宫、率谷,再以拇指按揉百会穴。③自头维沿足少阳胆经头颞部循行线至风池穴施扫散法,两侧交替进行。④自前额经头顶向后至后枕部做五指拿五经法。⑤用双手拇指按揉双内关、神门穴,拿合谷穴。
本内容由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传统医学科 主任医师 王振强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回答详情
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病。中医学中虽然没有高血压病这一病名,但根据其症状,归属于“眩晕”、“头痛”等病证范畴,自《黄帝内经》始,历代医家就对其开展了大量的理论阐述和临证探讨,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在治疗目标、治疗效果等方面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首先,与西医认为高血压病需终身服药,多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以求迅速降低血压不同,中医认为通过一定时间的中药干预,在血压恢复正常且平稳后,部分病人可以减停西药,中药用量也可以逐渐减少以至停药。其次,中医着眼于整体治疗,讲究辨证论治,所谓“有是证用是方”,医生对通过望、闻、问、切所收集到的病人症状、体征等相关临床资料,依据中医理论进行综合分析,辨明所属证类后“有的放矢”,以拟定相应治疗原则和方法,故可以很好缓解病人眩晕、头痛、腰酸、心悸、耳鸣、夜尿、肢麻等症状,平稳降压。同时还在减轻或逆转靶器官损害,防治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优势。有医家经过对古方的药理研究证明,生脉散、血府逐瘀汤能够减少心肌缺氧,改善心肌缺血,可纠正高血压造成的心肌损害,对改善高血压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脉瘀阻是有益的。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通过改善脑组织水和钠代谢等环节而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的治疗。六味地黄汤具有改善肾功能、增强肾小管功能的作用。杞菊地黄汤等补肾明目方药有助于眼底血管硬化的预防。再者,中医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在方法上具有多样性。除药物治疗外,还可采用针灸治疗、穴位按摩、体疗、食疗、足浴等方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血压中医治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血压中医治疗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