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画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画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最近在看日本著名儿童教育专家、画家鸟居昭美的书,书名为《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蛮认同的,所以借此回答一下这个问题吧。
孩子的各个阶段不同,绘画的内容方式也是各不相同的,一岁儿儿童可能给他准备像挂历纸一类的大一些的纸,等的话可以铅笔蜡笔或者马克笔,单色就可以。二岁左右的话,纸张要有大的也有小一点的,在之前的画笔基础上可以增加圆珠笔这样细一些的。三四岁彩笔颜色可以增加为6种,到了五六岁可以增加到12种颜色,再增加水粉水彩等颜料。纸张没有太大的要求,任何类型都是可以的,主要是家长不要过多干预孩子,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有感而画。不要让孩子在七岁前去写实,这样会固定孩子的思维,八九岁孩子才会进入视觉写实时代,之前的话,主要是培养孩子的兴趣,会用绘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
一般一岁半前是半圆形弧线的往返涂鸦,一岁半后慢慢的变成连续的圆圈,两岁半前圆圈开始封口,两岁半后会用语言和线条对画加解释说明。三岁半后开始有头部人像,四岁半左右会演变成头足人像,五岁左右能画出有序排列的事物形象,六岁左右能沿着基底线,能画出纹饰图案。七岁左右才会对社会有基本的认识,可以从正面侧面背面三种角度画人物,九岁才进入写实,基本是这样一个发展规律。所以如果家长想让孩子画出充满感动及活力的画,那就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去体验各种不同的气息,玩水玩泥巴观察各个季节及各种动植物,孩子有了真实的感受才会画出好的作品。
其实特别简单,不容易皱的纸就好。
推荐纸的尺寸可以多变一些,小到贺卡大小,大可以让孩子躺在纸上。
水粉纸不推荐,太多压出的凹凸洞洞画的累。
素描纸吸水性差,而且纸很绵,儿童创作时多以色彩表现为主,一般也不太推荐。
当然,最好的儿童创作纸,就是身边随手抓起的那张。
其他,不用去太纠结。
现在的名山大川都被古代庙宇或者现代人文建筑全部给霸占了。几乎每座山上都有电线杆,发射塔,每处风景优美的地方都有现代或者古代建筑。真正的原始状态的野山己经没有了,下一代人后代人子孙们想知道真正的野生原始状态的环境是什么样的,恐怕只能从历史档案或者从历史图片上才能看到。
本人近年来创作的《梦归野山系列作品》就是从绘画上呼吁人们保护野山,保护原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保持一片蓝天,一块净土,一块原始的生态环境。
绘画,可以给人以精神力量,那么呼吁保护环境的绘画有哪些呢?小编对此有一定了解,跟大家分享下:
1、刘燕声老师的《秋阳》——失去生态平衡干裂的山体,在强烈秋阳的照射下更显得苍凉,我们呼唤水润涟涟的生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是每个人的义务。
2、柳平老师的《蝉》——画中充满生机的枝干和依附上面的知了,一片祥和,借此呼吁人们热爱自然,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机盎然,保护人们的生态环境人人有责。
以上两位画家的作品就是有关环境保护的绘画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王维的诗,一向清幽淡雅,其山水田园诗,更是别具一格,读之能令人忘却一切烦恼,比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等等,句句都是千古佳作,为其赢得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评价。
而王维下面这首《画》,虽然只有简单的20字,却描绘出了一幅令人神往的山水花鸟意境,我相信读书识字的人,只要读上几遍,便能背诵,但妙在,越品越有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当然,关于这首诗的作者究竟是不是王维,是存在争议的,因为在王维的集子和《全唐诗》中,并没有这首诗,所以有人便提出了其他的说法,一说是南宋僧人川禅师为注释佛教经典《金刚经》所作的偈颂诗的一部分;一说为宋代佚名诗人所作,但究竟如何,尚无定论。我记得上学时,课本上便写着作者是“王维”,所以此处默认为王维的作品。
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因为距离而产生的画中美感,远山苍翠,峻拔峭立,让人感到无限风光,这里是静态描写,仿佛将读者的浮躁全都一扫而空,瞬间带入到了诗意中,伫立于大自然内。
次句“近听水无声”,是“动态”描写,但是这个“动态”却并非真实的动态,因为没有声音,这是画中流水的逼真带给读者的一种错觉,一切都是无声的,但正因为是无声的,所以别有一番另类的美态。
前两句,为我们表现了一幅“动静结合”的大自然无声之图,虽然是在观画,但却构建了一个画中的自然之美,虽然是无声,却让读者更接近山水。
下面两句“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更是奇思妙想的佳句,花开了花落,人来了鸟惊,但是作者却一反常态,写出了别样风情。因为是在画中,所以花儿是不会凋谢的,永远只留存着美好;人来了鸟也不会惊走,如此,一种永恒的美,仿佛永远留在了人间。
这首诗,描写的是一幅山水花鸟画,虽然画是静止的,但是笔法却是活的,虽然作者处处凸显画中之景的“静止”,但却为我们带来了一幅活灵活现的图景。诗中文字浅显,每句诗的第三个字,依次为“山”、“水”、“花”、“鸟”,可以说巧妙之极,这四者组合起来,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优美绝伦的山水花鸟图。
全诗对仗工整,多处使用反义词,读来节奏清晰,平仄分明,朗朗上口,韵味十足。
当然,除了新奇的想象、优美的意境和高超的艺术手法之外,这首诗,还蕴含着引人深思的哲理思考。诗中的画,仿佛是只有心灵纯净的人才能欣赏其美,是在绝对心静的情况下才能体会到的绝美,如果将这幅画,比作能够寄托情怀的事物,似乎也未尝不可,花永远不会凋谢、鸟永远不会飞走,人来人去,画中的花鸟依然如故,可这种永恒的美丽,却只能存在于画中的虚幻之中,这不是现实,却需要现实中的人去感悟。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画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小学生保护大自然的画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