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然界水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自然界水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地球看上去像一个大水球,表面70.8%是海洋,陆地只占29.2%。
地球的总水量有13.8亿立方千米,集中起来相当于一个直径1384千米的大水球。
这个水球如果摊开来均匀地铺在地表,那么全球地表的平均水深可达2650米。
地球上的水97.5%是咸水(海水占96.5%),淡水只占2.5%约3000万立方千米,这其中87%约2920万立方千米的淡水又是以冰川的形式集中在格棱兰和南北极的极圈内,剩下不到80万立方千米形成江河湖泊。
空气中的水含量有12900立方千米,如果全部降于地表水深仅1英寸。
地球上的水是处于一种动态循环之中的,在太阳光照射下,海水蒸发形成云,云层降雨,形成江河湖泊,最终又流向海洋。地球上的水就是这样,天上地下,陆地海洋,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地球上虽然总水量充沛,但很多地方却总是缺水,并因缺水带来土地砂化、雾霾泛滥,河水断流。缺水严重恶化了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极大地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但是缺水不是整个地球的问题,而是局部水量分配失衡的问题,而且多半是人为所至。
那么地球上的总水量会不会减少呢?答案是不会的,至少在今后10亿年内不会减少。
因为一,我们的太阳是一颗稳定的恒星,它还有50亿年的寿命,今后10亿年内它还会一如既往稳定地燃烧,光辐射强度与现在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增加,地球轨道仍将处于太阳系的宜居带内。
二,虽然几十亿年来太阳带电粒子(太阳风)和太阳紫外线辐射无时不刻地吹拂着地球高层大气,不断地将其中的水分子电离成氢和氧,使地球的水量总是持续减少,但地球所处的空间存在着大量彗星碎片与尘埃,这些富含水的微粒每年都会以流星雨和微陨石的方式大量涌入地球,其中的水份刚好能弥补太阳辐射造成的水份流失。今后10亿年内这个动态平衡过程仍将继续。
三,今后10亿年地核不会有太多冷却,地球仍将维持一定强度的地磁场,地磁场的屏蔽效应仍将有效地偏转太阳风和其它带电粒子,很好地保护地球大气和水份不流失。
但是,10亿年以后就不好说了。反正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到时候地球就该和水说拜拜了!
可以明确的回答你地球上的水是不会减少的,
因为太阳系太空上的所有物质,都是太阳通过超高温燃烧的手段,源源不断释放出来的尘粒流物质聚集而形成的,可统称为自然定体物质。自然定体物质主要含有:二氧化碳、水、氮和有毒物质四种化学元素。因而,在自然定体物质之中,都含有一定比例水物质的存在,只不过或是固态或是液态或是气态的形式存在。
地球是由太空自然定体物质,经约45亿年不断积累所形成现阶段的结果,并在地球处于太阳系特定位置环境下,水的比例是不会发生任何变化的,只能会在地球水圈循环系统中发生液态、固态或气态的循环变化。
美国宇航局已经发现,在太阳风的干扰下,火星的大气开始丢失,日积月累下去达到十多亿年,火星终于撑不住了,大气丢失导致了海洋蒸发,质量都进入了宇宙空间,这个发现告诉我们,地球上的水也可能会减少,但并不是我们可预见未来所能看到的,这个过程至少要十多亿年以上的时间。
火星的命运也告诉我们,地球可能是下一个太阳风的受害者,太阳风的侵蚀导致了大气丢失,进一步加剧表面液态水蒸发,只不过这种情况需要非常漫长时间,不是我们所担忧的。
总而言之水还是那些水,只是存在各种生物植物体内,当这些生物植物(包括人)死后,所有的水将回归大自然。
通过对火星的科考,的确证实火星曾经存在大量液态水。可现却很难找到了,说明水逐渐被挥发到太空中去了。水分子很活跃,即是不见太阳,放在室内的水也会被常期蒸发掉。地球上的水分子,随同空气飘散在极高的太空而损失,这是铁的是实,毋庸置疑。从理论上讲,若干年后地球上就像火星上—样很少有水了。
大家别怕,哲学告诉我们,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宇宙周期是以若干万年乃至亿年为计时的,中医《黄帝内经》讲天象有五运六气,即水运、木运、火运、土运、金运。五运遁环。若地球逢千古水运大年,将有天外慧星携水而至,就像历史上大禹治水,那时经常暴雨连绵,洪水泛滥成灾。而现在则全球许多河流湖泊干涸,这是自然地大遁环,是人力不可挡的。说起自然的奇妙,记得六十年代时,一块乌云团突然来到徂徕山,它就像一个大水包,被山峰刺破,那水哗地倾泻而出,一股激流沿山膀子而下,(注意,它并没有顺山沟而下)重达数吨的磐石像儿童玩具一样,随水翻滚任其摆弄,住在山梁高处的一家人,立时全家覆没,而住在山沟低洼处的几家人却安然无恙。大自然是多么可怕。这是我们这代本地人人所共睹的真人真事。
我们的地球是天之娇子,她总是受到宇宙的惠顾。她有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环的平衡,相生相克什么都不缺,觉悟了的万能的人类也逐渐意识到对地球母亲的爱护,相信她的繁荣直到天荒地老。
谢邀!
太阳的紫外线照射水,水分子会分解成(氢原子+氧原子,尤其氢原子,更轻,更容易逃逸),当然这只是很小的分解,大多数是变成水蒸气。因为氢原子跟氧原子,可以透过大气层像外慢慢散发(量很小很小,但毕竟整个大气层比地球直径要大很多,科学嘛,0.00001的量也不能忽视)。根据有关研究,自地球诞生以来,水总量大概下降20%……也不知道真还是假的。不过有时候彗星这个脏冰球,进入大气层摩擦成水蒸气,也会慢慢补充一下的。所以,收支大概趋向平衡。如果用100年为界限,可以说总量不变,用40亿年界限,水的确少了一点点
地球的水量大约是一个1300-1600公里左右直径的水球(各种资料有些许出入),我认为在太阳变成红巨星之前,只要地球引力不减弱,月球引力不增加,没有带水的小行星撞击等登……水就是在蒸发和冷凝模式中循环,不增加不减少,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然界水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然界水量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