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物候现象”具体指水中动物和天上飞禽的活动,向人们报告着某个季节的来临。这是比喻的说法,也把大自然拟人化了。显得新颖而有情趣,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大自然的语言》是现代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创作的科学小品文。此文通俗生动地介绍了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阐述了物候学现象来临的有关因素以及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与知识,说明了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全文综合运用了多种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语言浅显确切、简洁生动、层次清楚,条理明晰,因而通俗易懂。
大自然的语言主要写了自然界的景象和规律。
因为大自然的语言是以自然界为主要创作对象的文学体裁,通常以自然景象为线索,通过概括和想象展现大自然的美景和变幻,同时也探究自然规律,如天文现象、气象、地理等方面。
作品内容广泛,来自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其共同点是对自然的珍视和尊重。
在大自然的语言中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交融,展现出自然的力量和魅力,具有文化和审美的价值。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令人叹为观止。冰、植物这两者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两个奇迹一起结合、升华,创造了这美丽的雨夹雪。也创造了美妙的世界!
遥望远处,只见群山与明净的天空相交辉映,如诗如画,望着这苍翠的山,嗅着这沁人的风,拥有着迷人的景,感受着大自然的丰韵,真让人心旷神怡。
写作方法: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文章具体体现:文章先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想观察幼龟怎样离巢;然后写了所闻、所见、所做及事情的结果,之后写了所想。好处:这样的安排,使文章线索清晰,条理分明。这种叙述方式跟事情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最能反映事情的本来面目,易于把事情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大自然的语言》的写作方法主要是:
一运用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形象又准确;
二在说明事理、现象中运用了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具有感染力。
《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阐述的事例主要是关于北京地区物候记录的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显示,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 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 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 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作者通过这个具体事例,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即物候观测可以帮助农民判断农业季节的早晚,从而选择合适的播种日期,避免或减少损失。
文章还介绍了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包括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等。比如提到纬度对物候的影响时,指出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且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在讲到高下差异时,说明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文章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介绍了物候现象及其成因、意义等,告诉人们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自然的语言文章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