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我们要怎么保护大自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我们要怎么保护大自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02年,我国9部委发出的《关于加强和改善世界遗产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规定:一切开发、利用和管理工作,必须首先把遗产的保护和保存放在第一位,应该以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前提,以有利于遗产的保护和保存为根本。

《意见》首先提出,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保护世界遗产重要性的认识,这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国际形象。
目前我国已有《文物保护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涉及世界遗产资源保护管理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对现行法律法规了解不够、执行不力,甚至有法不依、各行其是。
《意见》指出,在加紧研究制定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管理专项法规的同时,各地应宣传贯彻好现行有关法规,切实检查法规执行情况,对违背法规、损害世界遗产的事件,必须依法查处,坚决予以纠正。
从世界范围看,对世界遗产保护的主要威胁来自于错位开发和超容量开发。
《意见》认为我国也同样如此。
所以,《意见》强调,坚决反对无限度无规划的恶性开发和使用,凡涉及世界遗产的重大建设项目、开发利用计划和管理体制事项,均需符合国家有关法规和有关保护规划要求,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经依法审批,各地要妥善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切实保障世界遗产的完整和真实。
同时,作为《世界遗产公约》的签约国,为全人类保护中国境内世界遗产是国家庄严的承诺。
《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树立“公约意识”,遵守国际规则,要认真、完全地履行申报世界遗产时的各项承诺,对申报遗产时的原状如有任何变更,均需依照规定,履行报批手续,并通报世界遗产委员会。
管理和利用世界遗产资源,涉及文化、文物、计划、财政、教育、建设、国土、环保、林业等多个部门,《意见》希望各世界遗产地应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加强综合协调与宏观管理,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方位地做好世界遗产的保护管理工作。
对各种造成遗产损失的失职、渎职行为,要追究行政乃至法律责任。
一、保护生态系统。不过多砍杀,猎杀动物;过多猎杀动物会导致物种灭亡;
二、保护生态环境。由于工业的发达,会排放很多空气污染水污染,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态环境;
三、植树造林。我们要加大力度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被,让我们的生活充满绿色;
四、废物利用;
五、合理利用资源;
六、控制人口增长;
七、让更多的人有生态平衡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人人有责。
(1)有效地控制人口。
(2)治理“三废”。这是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途径。工业生产排放出的“三废”是当前污染的主要根源,因此保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环境首先必须杜绝工业“三废”的来源。
(3)制定适合国情的环境政策,这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
(4)执行全球防治战略,维护国际环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必要保障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在通常情况下(没有受到外力的剧烈干扰)总是平稳地进行着,与此同时生态系统的结构也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这叫做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最明显表现就是系统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群规模相对平稳。
当然,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它的各项指标,如生产量、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都不是固定在某一水平,而是在某个范围内来回变化。这同时也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当生态系统的某个要素出现功能异常时,其产生的影响就会被系统作出的调节所抵消。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和物质循环以多种渠道进行着,如果某一渠道受阻,其他渠道就会发挥补偿作用。
对污染物的入侵,生态系统表现出一定的自净能力,也是系统调节的结果。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能量流和物质循环的途径越多,其调节能力,或者抵抗外力影响的能力,就越强。反之,结构越简单,生态系统维持平衡的能力就越弱。农田和果园生态系统是脆弱生态系统的例子。
人类对生物圈的破坏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大规模地把自然生态系统转变为人工生态系统,严重干扰和损害了生物圈的正常运转,农业开发和城市化是这种影响的典型代表;
二是大量取用生物圈中的各种资源,包括生物的和非生物的,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森林砍伐、水资源过度利用是其典型例子;
三是向生物圈中超量输入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废物,严重污染和毒害了生物圈的物理环境和生物组分,包括人类自己,化肥、杀虫剂、除草剂、工业三废和城市三废是其代表。
保持生态平衡:1、保持环境因素不发生较大的改变;2、保持生物多样性;3、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我们要怎么保护大自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我们要怎么保护大自然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