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自然风景山水花草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大自然风景山水花草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要突出主体,所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也不能充满整个画面,要留白,通气,整个画面才不至于呆板,无精打采。红是点睛之笔,不宜多,一两点适宜。
2,绿叶是烘托主体,也不太清晰了,除了主体附近一些绿叶外,其他部分可以虚化,以免喧宾夺主,主体不清。
3光比要控制好,主体多一些,绿叶减淡一些,有利于凸显主体,除了红花绿叶外整个画面布局要协调。
拍摄花卉时,红花和绿叶是最基本的色彩搭配。红与绿的对撞,引人注目。但是红花和绿叶在画面中的比例不一样,给人的感觉也不同。
那么如何来进行红与绿色彩搭配呢?简单讲就是红肥绿色或者绿肥红瘦。要进行这样的色彩搭配,还要看花卉的特性,不能一概而论。
不同的花卉,红花、绿叶采用不同的占比
对于花朵较大绿叶较少的花卉,拍摄时我们可以红色为主体绿叶做陪衬,如桃花和西府海棠等。
下图是我拍摄的牡丹花,因为牡丹花花型较大,所以拍摄画面红色为主,绿叶做为陪衬,更加突出牡丹花的雍容华贵。
而绿叶子茂盛中的中小型花卉,如五月石榴花,就可以让画面中的绿叶比例比红花比例多。
下图是我拍摄的石榴花,在侧逆光中绿叶子透着光。这样的绿意也非常养眼梦幻,所以拍摄中就让绿叶子的占比多一些,大面积的绿色来衬托几朵红花。这样的画面就属于绿肥瘦。
景别不同,红花和绿叶的占比不同
花卉摄影我们可以很多不同的景点,比如大场景,比如中景和特写。
拍摄大场景花卉不同,占比也不同。比如拍摄桃花的大场景,刚开放的桃花叶子比较少,无论是特写还是大场景,都是以花朵为主,也就是以红色为主,绿叶只是做为点缀。比如拍摄蔷薇花墙,红花灿烂,绿叶茂盛,红与绿都在画面中比较耀眼。难于计算出是哪一种色彩占比更多?也许花开灿烂的时候红色就压过绿色,也许花会凋零的时候,绿色就压过
。下图我拍摄的郁金香,很难计算红花和绿叶搭配的占比。因为仰拍花卉多,自然绿叶就少了。如果平拍或者俯拍,也许就绿叶多了。所以拍摄的角度不同也影响红花绿叶的占比。
拍摄花卉特写的时候,红花绿叶占比尽量不同
红与绿的画面我们会发现,无论是绿肥红瘦,或者是红肥绿瘦的画面都比红绿各一半的画面要好看。因为画面中突出一种色彩,主体才会更加鲜明更有趣味点。如果红与绿在画面中各占一半的比例,就会减弱这种视觉点。
以绿叶为背景拍摄花卉特写也是这样的道理,可以大光圈虚化绿叶背景突出红花,这个时候要么绿色多一点,要么红色多一点,不平衡的色彩配比才更有视觉点。比如拍摄一枝独秀就可以让虚化的绿叶占比多一点,留白多一点画面更有空间感。
拍摄落花,一般红花为主
花开拍灿烂,花落拍叹息。拍摄落花我们一般以红花为主,一是因为花落离了花枝,就少了绿意。二是因为落花有一种别样的美,那么就以花卉色彩为主。
拍摄花卉时,红花也绿叶的色彩搭配,大家可以进行各种尝试。最终的目的是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遵从一定原则的基础上,还要大胆创新。色彩搭配各种玩法,摄影也有各种思路,别人的拍摄方案只能作为参考
我是喜欢摄影,分享心得的蓝色希腊。
欢迎你的关注点赞,谢谢阅读。
这个问题提的好!红花与绿叶色彩本身是绝配妙搭。如果广而泛之,有效处理对待好花与叶的色彩搭配,定能拍出好的“红花与绿叶”的主题,给人以色彩的冲击力!
下面,谈一下我在处理“红花与绿叶”色彩搭配中的三点感悟:
一是在构图中认真对待。应以“红花”为主体,一般花应占画面三分之二以上。花置于左上右上,叶置于左下右下较好。如果拍摄枝条花,也要注意色彩的合理搭配。
二是用光中认真对待。拍摄时提倡在花与叶色彩搭配中,多用顺光,侧光。一般不用逆光。多用早晨阳光,这样拍出来花与叶的色彩更柔美透亮。
三是在后期制作中认真对待
1.用好裁剪法。2.用好滤镜法。3.用好调节法。如下图一是未经制作的,色彩较平。而图二经过剪裁,光亮度和对比度调节,就显得更加饱满,对比性又强。
图一
图二
我是秦摄秦文好影好文,以上仅供参考,也敬请马克老师指正,摄友们多交流互动。
因为本人喜欢种花,喜欢种当然也喜欢拍照,我给我的花园拍照就是用手机拍。拍的多了,也慢慢摸索出了怎样可以把花拍的更美,怎样取景更好看。红花和绿叶的问题,真是经典,红花当然配绿叶才能衬托出花的娇媚。如果你的镜头里全是花,花,花,就是俗称的大头照,那真的是标准的证件照[捂脸]。要想拍好它,背景,搭配很重要,拍出来才有高级感。
首先需要说明一下,“裸体”艺术(人体艺术)在国画中也并不少见。当然,受到封建保守观念的限制,古代中国画家是不敢轻易越雷池半步的。在思想得到解放以后,尤其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人体国画已经相当常见,除了绘画工具和表现手法上的差异,人体国画与人体油画一样受到艺术家们的普遍重视。
说起国画,唐伯虎的名头不可谓不大。作为江南才子中的代表人物之一,唐伯虎的人生轨迹并没有影视剧中描述的那样风流倜傥、惬意无边。相反短暂的人生旅程相当坎坷,科举考试受到舞弊风波牵连,纵使天赋异禀,才华横溢,奈何命运多舛,处境凄凉。为了生计,唐伯虎曾画过大量的春宫画。是性情中人还是违心创作,无从知晓也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以唐伯虎的绘画水准,那些画无疑算得上是人体国画的上乘之作了。
可惜的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类似的人体国画很难被当作艺术品广为流传。站在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多少还是有些遗憾的。
西方对人体油画的推崇历史悠久,尤其是文艺复兴以后,经典的人体油画作品不胜枚举。达芬奇、安格尔、拉斐尔等一大批大师级画家,基本上都创作过大量人体油画精品,至今闪烁于世界画坛,受到诸多后辈画家的景仰。
油画艺术真正在中国兴起,也就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的事情。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等一批留学欧洲的艺术家为代表,正式将西方绘画技法和审美思维引入中国。但是,在那个观念尚还保守的年代,东西方审美习惯和艺术思维的碰撞在所难免。
首先在中国倡导人体课程的人是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由此引发了铺天盖地的争议,甚至是口诛笔伐。最后迫于各方压力,人体艺术的教学举步维艰,难以为继。
令人唏嘘的是,油画人体艺术大胆地走向大众视野已经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的事情了。随着人们观念的改变,同时审美能力也得到提高,人体艺术终于不再是洪水猛兽,人体艺术课程也成为了各大艺术院校的必修课。
不管是油画还是国画,人体绘画的创作对画家绘画水准的要求都很高。不管是代表古典写实主义油画风格的杨飞云,还是以浪漫写实主义名世的陈逸飞、陈衍宁,都能将人体油画创作得高雅脱俗,令人印象深刻。
所有视觉艺术,包括绘画、雕塑、摄影等,都是一个国家文化观念和审美趣味的外在投射。我国的文化观念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为基础,通常以“二元辩证法”来看待问题,认识自然规律,把自然万物的运行规律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万物的运行都遵学着“自然之道”,只有自然之道保持平衡,整个宇宙才是和谐的。
古人把人看作是自然万物的一部分,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很小的一部分。人的所作所为都离不开自然之道的约束,人去适应自然才是生存之道。所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古人对自我的根本认识。
因此,传统中国画里边大多表现的是自然山水,花花草草,动物花卉之类的东西,很少看到专门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的作品,更不要说“裸体”绘画了。
(赫拉科斯勒杀死雄狮)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跟我们截然不同,西方的文化观念历来奉行“物竞天择,强者生存”,认为人不是大自然的附庸者,而是主宰者和改变者,人的价值体现在对自然的改造中。从这个层面来讲,西方人的意识里,大多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把人的权利、尊严、欲望等,看得高于一切。
(宙斯与赫拉)
在这种文化观念的支配下,西方人很早就把艺术视角投向了人。比如,早在27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期,西方人就用雕塑来展现人体的自然之美,男人的体格必须高大、健壮、魁梧,充满阳刚之气和力量感。女人的体态必须要丰乳肥臀,凹凸有致,那样既是生殖崇拜的象征,又是阴柔之美的体现。
(海神波塞冬)
雕塑为西方油画做了一个好榜样,当油画在13世纪末期诞生后,画家们自然而然吸收了雕塑的艺术观念,就把表现裸体油画看作是艺术创作的主流。
又因为西方神话体系非常丰富,他们的神话人物的生活方式跟凡间的人一样,人神共性,可以结婚生子,可以有七情六欲,可以为了爱恨情仇而争斗。
(洛神赋)
所以,画家为了表现这些丰富的人生百态,就刻画出一个个充满各种欲望的神灵或人物,如,风情万种的维纳斯,历来是爱情之神,英俊潇洒、人高马大的阿瑞斯是男人们非常景仰的战神。
我国国画诞生在战国末期,从出土的一幅战国帛画《龙凤吉祥图》来看,中国画在诞生之初,从来没有把人作为表现对象,以表现形而上的观念为主,不像油画,以直接表现人为主。
我们说,艺术是文化的体现。艺术的产生离不开它所生存生长的文化土壤和环境。中国画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西方油画产生于西方的文化土壤,由于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产生于不同文化语境下的中西方绘画,其审美理念和表现形式也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以儒家为正统,讲究中庸,崇尚自然,内敛含蓄,表现在绘画上,注重描绘自然,注重意境的表达,而在刻画人物方面,不追求人物的写实和逼真,注重在“似与不似之间”。而对于人体,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示人”。更不可能倡导在绘画艺术上出现裸体绘画。这就是我们在中国画中很少看到裸体绘画的原因。
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庸含蓄内敛,西方文化则显现出另外一种形态,就是直接、开放、张扬。表现在艺术上就是把人们喜欢的和想要表达的东西直接表现出来,写实一直是西方绘画艺术的主流。
说到裸体绘画,在西方有着深厚悠久的渊源。早在2500年前的古希腊时期,西方人就有崇尚人体包括人的生殖的文化习俗。工匠艺人以雕塑的形式将男子的阳刚雄健之美和女子的阴柔婀娜之美表现出来供人们欣赏膜拜,形成早期的人体艺术。
十四至十七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是欧洲在经历了长达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人们饱受宗教神学统治压抑的背景下发生的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思想为主旨,祭起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艺术的大旗,借鉴古希腊古罗马人体雕塑艺术,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诸神为题材,实际表现现时代人们的欲望和需求,创作了大量的人体油画,对当时人们的思想解放和人性解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确立了人体油画在绘画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使之形成系统的绘画理论体系,列入官办的美术教学基础课程。至十九世纪,西方人体油画从早期的表现“神”到表现普通的人,为西方民众普遍接受,成为油画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成为西方的一种文化形象。
油画中常见“裸体”艺术,国画中很少“裸体”艺术,追根溯源,是中西方不同文化不同审美观念形成的。
“裸体”在国画里几乎没有;而在油画里却经常出现,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与国画、油画产生的土壤有关;与东方与西方人的开放度有关;与国画、油画的特点有关;与思想自由、文化自由有关。
下面就来逐一说说。
一、国画与油画产生的土壤不同。
(1)、“中国画”简称为“国画”,“国画”一词起源于汉代。我们知道,西汉有个思想家叫董仲舒,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被汉武帝采纳,从汉朝开始,儒家思想统治、禁锢了中国2000多年。国画发展到元朝时,人物题材画逐步衰落,画家绘画题材向山水、花鸟倾斜。
这两点原因造成了国画在题材上出现了“偏食”现象——人物画少,裸体人物画则几乎绝迹。
(2)、油画虽然来源于彩蛋画,但油画的真正兴起,受古希腊文化和古罗马文化影响极大。古希腊文化认为,男女的身体是纯洁无邪的,男人的身体代表着力量和坚韧;女人的身体象征着圣洁和上天的恩赐。古希腊人认为上天的神都是裸体的,而且多是裸体女神。基于这样的文化认同,在古希腊和古罗马出现了许多的裸体雕塑和裸体油画作品。
二、东西方人的思想开放程度影响了裸体画的发展。
(1)、由于西方自然科学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养成了西方人讲究直接、功利和实用的思想观念。这一思想观念反映到人物油画上后,就是喜欢去除外衣,直接表现人体之美。这与就如同外国人搞对象时,喜欢直接,喜欢亲吻,喜欢未婚就同居等现象是一样的。
(2)、中国社会长期以来是农业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含蓄,受人伦道德约束比较明显,礼义廉耻等封建观念束缚住了人们的手脚。什么男女有别,女人要笑不露齿等等陋习反映到绘画上,便是仕女图都是包得严严实实的。
三、与国画、油画的绘画特点有一定关系,但关系不大。
国画注重写意的特点,使国画在表现细腻、写实或照片式人物裸体画时,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反观油画注重写实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以上裸体人物画的要求。
四、东西方的自由度不同,影响了裸体画的发展。
西方社会在思想自由、文化自由和经济自由方面,起步得比较早,也比较成熟。这一现状折射在油画上,便是西方油画多裸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国画少裸体画,而油画多裸体,是由国画与油画的生长土壤、艺术特点、东西方人的思想观念和自由度等因素决定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自然风景山水花草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自然风景山水花草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