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整形美容知识 >

上颌修补术(上颌骨修复手术)

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214次

上颌前突畸形表现为嘴唇张开、牙齿外露,俗称“龅牙”或“突牙”,极大影响美观。当你大笑甚至微笑时,你的整个牙龈都会暴露出来。即使你有漂亮的眉毛,突出的上颌也会让“美”变成“丑”。莫文蔚在电影《食神》中饰演“牙齿不齐的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上颌骨重建手术有哪些副作用? “上颌骨重建手术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

上颌前突只能通过正畸手术来矫正。该技术采用数字效果模拟设计和3D动态模拟设计系统,准确预测术后图像,减少视觉带来的误差,从动态美学角度进行完善。雕塑为病人带来美丽的转变。上颌前突矫正手术后,上颌面部形状得到改善,唇形和龅牙得到改善,面部立体感增强,笑容更加完美。牙齿咬合将被调整到良好的状态。手术后不需要其他矫正。上颌矫正手术一次即可完成。

上颌修补术(上颌骨修复手术)

一.上颌修复术矫正有哪些副作用「上颌修复术常见副作用有哪些」

1.上颌前突患者上唇较短,上门牙向前倾斜,暴露在口腔外。

2、先天性缺乏个别牙齿,导致下颌牙弓较短,上颌牙弓又长又窄。

3.上颌牙弓狭窄,上颌高弓,下门牙咬合上门牙牙冠颈缘舌隆起或上腭软组织,下唇靠近上门牙的舌侧。

4、不良习惯,如吮吸拇指等,可使上腭和上门牙向前移动,而下门牙和下颌向后移动,使上颌更加突出。

5. 后牙多数为远中牙,少数为中性牙。

二.上颌修复术、上颌突出矫正分析

牙齿突出(上颌突出)

牙齿突出(上颌前突)最常见的原因是上颌前牙和牙槽突突出。症状是:上颌向前突出,张唇露出牙齿时嘴唇不能自然并拢,微笑时牙龈暴露过多。常伴有下巴后缩。上下门牙常向唇侧倾斜,有时拥挤且凹凸不平。门牙被深深覆盖,两侧单尖牙之间的宽度不足。有一种野蛮、原始的感觉。

两排牙(上颌前突)手术简介

如果单纯性蛀牙能够在生长发育期早期发现,可以通过诱导发育来治疗。只能在成年后通过手术矫正。

三. 成人骨性上颌前突矫正方法

一般来说,正畸只能解决牙齿排列的问题,使突出的牙齿排列整齐,改善咬合关系。然而,面部美观度的提升是有限的。正畸不仅仅是矫正上颌前突。范围,需要手术矫正。

侯振杰外科正畸

四.上颌修复术联合上颌修复术骨性上颌前突畸形

1 材料和方法

1.1 目标患者2例,均为男性,分别18岁和21岁,上颌前突。

1.2 术前检查常规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了解患者家族史,确定畸形是否受遗传因素影响,询问患者既往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外伤史和手术史。感染。术前常规进行全身检查,包括心血管、肺、肾功能等,以确定患者的全身状况是否能够承受手术。

1.3 术前准备

1.3.1头影预测分析根据患者X线头影测量轨迹,参考正常人的数值,进行分析设计,重新绘制图形,确定截骨的位置和数量,骨移动的距离和方向,用于制定治疗计划。预测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术后软组织轮廓。我们临床上使用模板切割匹配预测方法,也称为术后面部分析。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取2张描图纸描绘头影X线图,一张用于头影测量。分析,另一个用于模板设计。设计的模板包括牙列、颌骨痕迹和软组织轮廓。然后,剪下设计的模板并将其放置在头影测量轨迹的顶部。参照正常人体标准确定骨移动距离和截骨次数。取第三张描图纸,在切割和匹配后描出模板轨迹和手术头影测量轨迹。然后参考软硬组织的运动比例,绘制手术部位软组织的轮廓,从而完成头影测量轨迹的描绘和患者术后面部轮廓的预测。

1.3.2模型手术是指根据头影测量预测分析中得到的各种数值,在牙科石膏模型上模拟实际手术切除牙骨块,分析结合设计,三者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维空间。具体方法如下: (1)获得准确的全口印模,包括牙列和基底骨; (2) 填充准确的石膏模型; (3)记录患者的咬合关系,并根据咬合关系准确放置石膏模型。将其放在解剖室的架子上; (4)在模型上标记水平和垂直参考线,记录模型牙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曲率。根据头影测量分析和预测分析建议的截骨部位和骨段运动方向切割模型,然后将其移动到预定位置进行对准和固定。完成切割和对齐后,重新记录模型牙弓的长度和宽度。将高度和曲率与切割前的模型数据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数据差异代表手术过程中去除的骨量和骨段的移动距离。详细记录数据,供手术参考; (6)根据切割对准后的咬合关系,制作咬合模板,为手术中骨段的移动和截骨后咬合关系的确定做好准备。

1.3.3 牙齿及牙周组织疾病的主要治疗包括龋齿、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应进行龈上或龈下洁治以消除牙周袋。

1.3.4 术前正畸术前正畸主要是为上颌修复手术做好牙齿准备。术前正畸必须对齐和调整牙弓形状,消除因颌位异常引起的牙齿代偿性倾斜。我们采用方丝牙弓固定正畸技术进行术前正畸[1]。术前正畸完成后68周,牙周组织完全恢复健康后即可进行上颌修复手术。

1.3.5 手术设计主要包括头影测量预测分析和横向手术分析。手术方案的确定先于并指导术前正畸。术前正畸治疗完成后,由于牙齿之间关系的变化,需要重新调整手术方案。拍照、取印模并完善手术设计。

1.4 手术治疗:2例患者均采用上颌前牙截骨术[2-6]。具体方法如下。

1.4.1 麻醉采用经鼻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1.4.2 姿势:头部稍向后仰,用头带固定枕头。

1.4.3 手术步骤[7] (1)上颌口腔前庭沟底部唇颊粘膜从一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部分开始,沿唇颊方向使用刀或电刀切开粘膜切口,深达骨表面。 (2)经切口沿骨面向上剥离粘骨膜,显露上颌骨前壁、前鼻棘、梨状孔边缘及骨性鼻底。注意保持鼻底粘骨膜完整,避免撕裂与鼻腔连通。小心地将第一二尖牙的颊粘骨膜与无牙区域的骨表面分离。用细裂纹钻在上颌尖牙根尖上方约5mm处的骨头外板处做标记,避免水平切骨时误伤根尖。使用薄骨膜剥离器将其分离并插入鼻腔侧骨壁和骨膜之间。然后小心地分离并轻轻地将上颌第一二尖牙无牙区颊侧的粘骨膜向外拉至牙槽嵴。根据设计,预测所确定的骨切口方向和骨去除量。首先用骨钻在一侧钻孔,标记第一二尖牙区域的骨切口边界,并沿其划出两条骨切口线。对侧进行相同的程序。 (3)用鼻中隔骨刀从鼻底至水平骨切口线后方将鼻中隔与上颌骨前部分离。将食指放在骨切口线对应的腭粘膜上,用骨钻和骨刀按照44区设计线做垂直骨切口。 (4)用骨钻和骨刀,将将手指放在腭粘膜相应部位,沿设计的水平骨切口线44,穿过犁形孔边缘,横穿骨性鼻底,做水平骨切口。 (5)根据设计的去骨量做平行的第二条骨切口线,去除两条切口线之间的骨。整个切骨过程中,手指应始终保持在腭侧引导,避免损伤腭部粘骨膜。 (6)用手指小心地将切下的颌段向下分开,用圆骨钻修整切断面上的骨刺,直至前颌骨段复位回到理想的设计位置并与加载的定位导板对齐。板与下牙列对齐。如需将前上颌骨段向后上方复位,可将分离的鼻中隔软骨下缘切除适量,或用圆钻在骨性鼻底中线磨出相应深度的骨沟。以免损伤前颌骨。骨碎片向上移位导致鼻中隔偏曲。 (7)用微型模板钛板将前颌骨块内固定牢固,缝合粘膜切口。

1.5 术后正畸由于内固定技术牢固,患者可根据情况在术后26周接受术后正畸治疗。由于手术无法完全准确,仍然存在牙齿间隙、个别牙齿错位、咬合关系不准确等问题。术后正畸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术后正畸,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矫正个别牙齿的错位,缩小牙齿之间的间隙,调整关系,达到更完整、细致的效果。由于牙齿、骨骼、肌肉的愈合和适应过程需要4至10个月,因此术后正畸的维持期不应少于上述期限。对于术后正畸,我们采用与术前正畸相同的方法。钢丝弓固定矫正技术。

2 个结果(编辑3001)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