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男性健康的4种病毒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男性健康的4种病毒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抵抗能力较强的比较不易感染,老弱体质较差这类属于易感染人群!不管哪一类人群,一定要做好防护,体质强的感染了病毒,即便没有症状也容易成为传播者,其实风险是更大的,什么事情,有准备的肯定把风险降到最少,而被冠状病毒感染没有症状的,别人接触是毫无准备,这样更容易传染更多的人,所以,做好防护,出门一定要戴口罩,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勤洗手,家里保持通风透气,是目前最安全最好的选择……
抛开自身免疫力这个问题来说吧,因为免疫力好并不能代表不容易感染,而且这得用科学来论证,不是我们平民百姓所能解释得了的。我们只能从外在原因去说明问题。哪些人不容易受到感染,哪些人又容易受到感染呢?以我个人的角度分析如下;
不容易受到感染的人基本都有以下特征;
一、严谨而认真做事的人。二、时间关念很强的人。三、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人。四、有一定洁癖症的人。五、警惕性高而未雨绸缪的人。六、不喜欢凑热闹而有点点孤僻的人。七、生活作息有规律的人。
容易被感染的人恰恰就是与上面特征相反的人。这种人平时马马虎虎、胆子也大、往往又存在着侥幸心理,好奇心重又爱凑热闹、不注意个人卫生、喜欢在外面吃喝玩乐,无形中在外面停留时间又过久,这些习惯往往容易让病毒有可乘之机。
第一阶段:
在告知大家新冠病毒人传人之前,容易被感染的就是正常人群分布;最开始说新冠病毒对小孩不敏感,现在的结论是新冠病毒对每个人群都敏感。
从刚出生的新生儿,到八九十岁的老人来说,都有确诊新冠肺炎的患者。
我们每天都在看新闻,至今:老人、孩子、男人、女人、医生、护士、干部、骑手等等各个人群都可能被感染。
我们再看看钟南山院士前几天的一个研究:
除了1%左右的患者与野生动物有直接接触外,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与武汉的人接触过。在这1099名患者中,2.09%为医务工作者,43.95%为武汉居住者,26%的患者未去过武汉或接触过武汉回来的人。
这些结果印证了此前的一些报道,如家族聚集性发病、无症状感染者传播等,因此,不排除"超级传播者"的存在。
患者中位年龄大概为为47岁,女性占41.90%。新冠肺炎可发生在整个年龄段,其中0.09%的患者在15岁以下。
也就是所有人群都容易被感染,所有才使用隔离的办法。
当然,一旦被感染后,抵抗力强的,免疫力高的人,相对病情较轻;而老年人,尤其合并慢性疾病的心肺肾本身不好的人,病情危重。
钟南山院士表示,根据目前观察的情况,新冠肺炎的病死率约为2.7%,且患者大多为中老年人,病死率虽然比普通流感强,但远比SARS冠状病毒、埃博拉病毒或H7N9流感病毒低。
也就是如果是合并慢性疾病的中老年人一旦被感染,那么病情相对较重。
但总体来说,如果身体健康,吗,免疫力强,那么及时被感染,也问题不大,隔离后康复的快,康复的好。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加强运动,远离烟酒,控制体重,低盐低糖低油饮食,减少熬夜,规律作息。但这些功夫是平时的,而不是临时抱佛脚!
第二阶段:
在告知大家新冠病毒人传人,并告知大家如何做好防护之后,容易被感染的,并不是体质问题,而且脑子问题。
我们后来看到的很多病例,几乎都是很不重视,不配合,自以为是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当然这里面肯定有受害者,但罪魁祸首是那些不重视,不按照严格预防措施办事的人。
比如:出门不戴口罩的依然有,更谈不上洗手消毒了;还有聚会吃饭打麻将的;还有不及时不准确上报的;这部分人群更容易被感染。
在第二阶段,如果能做好个人防护,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适消毒;做好这些,绝大部分人,都不会被感染;我们从连续7天外周确诊病例的数据持续下降也能看出一些端倪。
战疫还没有胜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还必须继续坚持,做好个人防护,我们已经看到曙光:钟南山院士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增感染病例已经在一些地区出现下滑,疫情有望出现缓解。他预计峰值将会在2月中下旬出现,4月前可能结束。
加油中国!
【心血管王医生】
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发展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很多朋友也关心这样的问题,到底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哪些人有不容易被新型病毒感染呢?随着对新型冠状病毒研究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慢慢的明晰起来了。
从年龄分层来说,根据目前疫情的发病病例报告情况来看,从小到9个月小儿,上到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目前看来都有被病毒感染的情况出现,因此,并没有哪个年龄段是这个病毒会绕开的人群,我们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注意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护和预防。
从发病病例性别分布来看,目前公布的流行病学都发现,男性的患病率略高于女性,钟南山院士的新文章统计1099例新冠肺炎患者,其中女性患者比例占了41.9%,而男性患者则更多,而更新的与2月10发布的预印本论文《2019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中,则通过统计数据得出,每10万人中,男性大约有0.31人患病,而女性则为0.27人,这样的数据都表明,男性患病几率略高于男性,但从总体数据来看,这样的差异并不明显。
因此,不论是性别因素,还是年龄因素,都无法有效的区分出一个群体,能够更少发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如果说哪些人更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如果总结下来,以下两种情况,倒是值得注意——
1. 高暴露风险的人群,这一点毋庸置疑,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的确诊病例,都能够找到明确的传播来源,比如密切接触过确诊病人的病人家属,再比如奋战在抗病毒一线的医护人员,比如接触过疫情发源地相关人员的情况,这些都属于高暴露风险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几率当然也更高。
2. 免疫力相对较低的老年人,在《2019中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研究中指出,老年男性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病率较高的人群之一,同时也是发展为重症肺炎,病死率较高的人群之一,除了性别因素的微小差异以外,相信更大的影响因素是老年人的免疫力较低,导致成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易感人群。
总的来说,不管是易感人群还是普通人群,在我们的生活中,在目前疫情还没有全面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注意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的预防和防护工作,而作为易感人群,就要更多的予以注意,给大家分享一个现实中的例子,可以说是很好的一个做好防护的典范:
武汉的一位姑娘,母亲因新冠病毒感染入院,她前前后后进出医院十几天,但依然保持健康,没有发生感染,她的防护办法得到了网友和医生的点赞,这个例子说明什么呢?说明即使是高暴露风险人群,如果做好防护,同样可以有效减少感染风险,而宁波那位买菜不到口罩,15秒被感染的“反例”则说明了,即使是低暴露风险,年轻人,如果不注意防护,心存侥幸,同样可能被感染,反例就不多说了,这位武汉姑娘做好防护的几个要点,分享给大家——
1. 外衣及时消毒,她是穿的光面衣服,用酒精消毒,也可以用紫外灯消毒,加热烘干消毒等方式为外衣消毒;
2. 外衣里面穿卫衣,带帽子那种,出门时把头发扎起来,用浴帽包好,再戴上卫衣帽子,并扎紧束口绳,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头发上沾染病毒的可能性,当然这位姑娘是照顾确诊病人的高暴露风险下这样做的,作为普通人,在空气流通的室外或低暴露风险的区域,不一定非得这么做;
3. 确保戴好口罩,并结合实际情况定期更换。
4. 有护目镜戴好护目镜,没有护目镜,戴眼镜也可以,有效保护眼部黏膜感染病毒的风险。
5. 戴上一次性手套,建议外出去超市菜场买菜的朋友,可以用这种方式防护手部;
6. 无论是口罩还是手套,都要小心不要把对外暴露的一面接触到皮肤;
7. 无论眼睛鼻子多痒,在没有对手进行彻底清洗之前,都不要用手摸鼻子揉眼;
8. 回家后对相关物品都进行酒精擦拭消毒;
9. 回家彻底洗澡,热水冲泡半小时以上,外衣挂在通风处,并用烘干机烘干消毒;
10 . 不和病患共同进食。
这些办法很多看起来都是“土办法”,但在目前疫情防控的复杂形势下,任何时候,多加小心并不为过,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都适合所有人,也不一定有绝对的科学道理,分享给大家,只是为了告诉大家,我们在目前疫情防控形势尚未可以达到放松的前提下,我们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继续做好防护,让我们一起来赢得这场人民大众的攻坚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男性健康的4种病毒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男性健康的4种病毒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