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血压是怎么来的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高血压是怎么来的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高血压是一种病,血压高是一种症状!
两者虽然同样是这三个字,但顺序不同,意思也有所区别!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一种病!
这个其实不是医疗问题,而是理解问题,我们平时说的某种疾病都有共同的性质,那就是疾病本身存在形成病理和临床症状,但这个症状与疾病名词还不相同。
高血压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目前医学对其的认识还并不全面,少部分可以找到原因,通过其他疾病导致的,我们称之为继发性,绝大多数找不到原因,只能通过生活调节、药物控制的,我们称之为原发性,下面我们在看一看症状都有哪些?
“脑瓜子嗡嗡的,太阳穴一跳一跳的疼得不行”=头疼
“自己的头感觉昏昏沉沉的,走路发飘”=头晕
“牙龈和鼻子变得容易出血,经常无故流血”=牙龈鼻子出血
这三种才叫症状,如果高血压是一种症状,那么必定会有导致其出现的疾病,但事实却只有高危因素,这样我可以完全肯定的回答:高血压是病!
为什么说血压高是一种症状!
血压是一种生理现象,它其实是血管内血液在流动过程中,对血管侧壁进行冲击的压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无时无刻的处于变化过程中。
既然它是变化的,那么不管是升高还是降低都可能出现,也是正常的,只要没有完全超过正常范围,就不算疾病,比如用力过大时、情绪剧烈波动时、大量饮酒时,如果说血压升高、血压高是病,那么绝大多数人可能都是病人了。
PS:高血压、血压高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意思,高血压是疾病,而血压高是一种想象,可能是病理反应,也可能是生理反应。
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39mmHg和/或舒张压≥89mm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疾病,世界各国的患病率高达 10%~20%,并可导致脑血管、心脏、肾脏的病变,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已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但是高血压的发病原因迄今尚未阐明,普遍认为是遗传背景下由于多种环境因素使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20世纪80年代X 综合症提出以后关于胰岛素抵抗引起高血压的研究受到更多的关注,高胰岛素血症可以增强交感神经活性、钠潴留、抑制血管舒张因子的释放、增加血管收缩因子的释放等,从而使血压升高。一般情况下,理想的血压为120/80mmHg,正常血压为130/85mmHg以下,130-139/85-89mmHg为临界高血压,为正常高限;140—159/90—99mmHg为高血压Ⅰ期,此时机体无任何器质性病变,只是单纯高血压;160—179/100—109mmHg为高血压Ⅱ期,此时有左心室肥厚、心脑肾损害等器质性病变,但功能还在代偿状态;180/110mmHg以上为高血压Ⅲ期,此时有脑出血、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病变,已进入晚期,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1、轻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2.6~13.8kPa(95~104mmHg)之间,且无靶器官损害。2、中度高血压:舒张压在13.9~15.2kPa(105~114mmHg)之间。3、重度高血压:舒张压≥15.3kPa(115mmHg)。4、临界高血压:是指血压水平超过正常范围,而又未达到高血压的标准,即舒张压12.1~12.5kPa(91~94mmHg),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压除用药外,还可以配合食疗,药物用久了,会产生抗体。
高血压病的注意事项包括以下几点(一)合理膳食;(二)适量运动;(三)戒烟限酒;(四)心理平衡;(五)自我管理;(六)按时就医。
之前张大夫和大家说过,我们国家高血压的患病率很高,但是治疗率和知晓率却非常低,这里面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里面的原因可能是两个方面,第一是高血压患者在患病的时候,尤其早期的时候,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或者说没有明显的不适;第二是高血压患者意识不到高血压病的危害,所以没有就医的愿望。就像题目中说的,高血压算疾病吗?今天,张大夫很有必要和大家详细的聊一聊这方面的话题。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我们今天聊的内容,是关于原发性高血压,不涉及继发性高血压的内容。
那么高血压算不算病呢?我想对于医务工作者而言,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但是对老百姓而言,我们得多说几句。是不是疾病?关键看什么?我想关键看它是不是给患者造成了明显的不适或者严重的后果,这种不适和后果有可能是眼前的,也可能是以后的。而高血压造成的不适和后果,很有可能是以后的,是延时的。因为,有一些高血压病患者在患病的早期,往往没有不舒服,只是到了以后,出现了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才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甚至致死、致残等严重的后果。因此,高血压有一个称号为“隐形的杀手”。所以,高血压当然算疾病啦。
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高血压的危害有哪些?主要是指靶器官的损害。我们一般都会提到心、脑、肾和眼底的损害。例如,高血压与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功能衰竭等都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脑出血、脑血栓等脑血管事件也与高血压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例如肾功能的损害,甚至肾衰竭可能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的,有很多目前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应该有这样的体会;例如高血压导致的眼底出血,会使我们视物模糊,在眼科门诊中这样的朋友并不少见。
因此,虽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发病的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等到出现靶器官的损害的时候,往往是已经非常严重的后果了。所以,每一个临床医生和科普工作者,都会让我们进行积极的干预和治疗,使我们的血压达标,从而避免严重事件的发生。
那么题目中说的高血压是一种病?还是病的症状?张大夫认为,血压升高是一个表现,而高血压,就是病了。
高血压到底是不是一种病?
之所以大家会有此疑惑,是因为曾经高血压只是“无需治疗”的代偿机制,就是医生们认为高血压是一种身体症状表现,不需要治疗。可是后来的大量事实证明一点:高血压不治真的会死。比如,伟人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5年因脑出血死亡,死前测血压高达300/190mmHg,而此前他的医生还说“罗斯福总统健康状况很好”。
可能还有人问,血压高是高血压吗?
答案很简单,人人都可能出现短暂血压高,这并不是高血压。目前我们认为,长期血压高的人就是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高血压是一个由许多病因引起的、复杂的、处于不断进展状态的心血管综合征,可导致心脏和血管功能和结构的改变,必须进行治疗。
高血压不仅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同时,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因为降压的治疗与心血管结局紧密联系起来,降压能减少心血管事件特别是卒中、心肌梗死、心脏和肾脏疾病,降低心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因此,我们必须把,将血管疾病、高血压和预防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高血压危害大,管理好血压是一门大学问,想要管理好您的血压,多关注高血压管家吧!
谢谢悟空大师邀请。
这个问题问得好,高血压和高血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是一种症状,并且其本身可再引起一系列其他症状,降低患者的生活、工作质量,重症者甚至可威胁生命,长期高血压可影响重要器官尤其是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脏器功能衰竭,高血压之收缩压或舒张压高于正常或者二者均高,影响高血压的因素众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心排血量和体循环周围血管阻力。正常人体循环血压在内外环境的作用下于一定范围内波动,急性的血压调节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通过位于主动脉弓、颈动脉窦球部的压力感受器的反射活动而实现,慢性调节则复杂许多,且血压水平个体差异较大,随年龄逐渐增高。
正常血压:收缩压18.6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或以下。
高血压:收缩压21.3kpa(160mmHg)或以上,和(或)舒张压12.7kpa(95mmHg)或以上。
临床上高血压常见于两类疾病,即,原发性高血压,又叫高血压病,以及继发性高血压,又称为症状性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与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
高血压病与遗传,饮食,职业,环境,等有关,高钠饮食(盐)、肥胖者高血压病患病率高。
高血压病的病理特征,小动脉病变是最重要的病理改变,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病心脏最特征性改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肾视网膜等小动脉发生一系列病理改变。
高血压病根据病程可分为缓进型高血压病和急进型高血压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三期,第一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临床无心、脑肾并发症表现;第二期:血压达到确诊高血压水平,并有下列各项其中一项者:①体检、X光、心电图或超声见有左心室肥大;②眼底检查有眼底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③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升高。第三期:高血压达到确诊水平,并有下列其中一项者,①脑血管意外或高血压脑病;②左心室衰竭;③肾功能衰竭;④眼底出血或渗出,有或无视神经乳头水肿。
高血压分期主要还是看有无脏器损害,器官功能是否代偿或失代偿。
因此,我们要明确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是两个不用的概念,前者是症状,后者是疾病,不要混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血压是怎么来的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血压是怎么来的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