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当前位置: 首页 > 大自然 >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2022-01-18 作者 :生物360 围观 : 0次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什么感情?

大自然表达了自由奔放!清新脱俗,鸟语花香喜悦之情,大自然的春天表达了百花争艳的热烈之情,夏天的海滩表达了浪漫的激情,秋天表达了秋分萧瑟的伤感之情,冬天的腊梅凌寒独自开的坚强不屈之情!

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题及答案

《大自然的语言》是一篇平实性说明文?

因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说明物候变化的影响因素和研究物候学的意义,介绍物候这门科学,介绍科学道理。说明顺序自然现象──物候、物候学及其研究的对象──物候学的意义──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提倡加强物候观测,争取农业丰收。 补充:

1、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

2、事理说明文就是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

大自然的语言第6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了对比。

将1962年的物候记录与1961年,1960年比较,强调说明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在文学理论上,对比是抒情话语的基本组合方式之一。

它把在感觉特征或寓意上相反的词句组合在一起,形成对照,强化抒情话语的表现力。

对比的修辞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文体?

大自然的语言是【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课文大意分析:

本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说明物候学研究的对象,先从一年四季物候的变化谈起,用短短百十来字,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更迭的情况,既生动形象,又高度概括,使读者对物候学有了直观的认识。接着,作者再以具体现象作例子,用“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和“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告诉读者,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语言”。在此基础上,作者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等问题。这就是由表及里的说明方法。

第二部分,话题转到农业上,以具体事例说明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这部分也与文章结尾形成了照应。

第三部分接着谈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纬度、经度、高下差异和古今差异。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四个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不等,由大到小,依次排列,有条有理。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条理。对四个因素的解说由一个设问句引出,接下来用“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连接词,使这一部分层次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每讲一个问题,都举有实例,这样文章就有说服力,也容易让人明白。

第五部分说明物候学对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首先”“对于”“还可以利用”“也可以利用”四层意思,有轻有重,突出了物候学在四个方面对于农业的重要意义。最后,再次突出“大自然的语言”,与课文第一部分照应。全文条理分明,介绍的物候学知识通俗易懂,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简而言之:

第一部分(第1~3段)引出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二部分(第4~5段)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6~10段)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四部分(第11~12段)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这四部分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而且材料之间是按照逻辑顺序来安排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自然的语言阅读理解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资讯